[东牌楼简史]
汉代
靠近临湘古城中心,临湘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唐、五代、宋代
古城区街巷。
明代
藩王府所在地,应为东边入口,包括已拆毁的鱼塘街等都在王府范围,现解放路为王府护城河,河上曾建青石桥,解放路曾经以青石桥命名就源于此。
清代
明藩王府拆毁,城墙砖用于建设天心阁等。东牌楼一带成为军事部门游击署所在地,已拆毁的游击坪4号公馆为游击署原址的一部分。
民国
游击署旧址被划给蔡锷后人,建蔡锷祠堂,但并未建成,蔡的后人将此地卖给何键部下,后者又转给他人,而建成诸多公馆。
新中国成立后至今
繁华商业街,酒吧一条街发源地,南京美发店、长沙宾馆、老年人用品商店、长沙剧院、长沙小百货站、八角亭腊味店、八角亭商场等一系列老字号所在地。
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吴芮封长沙王,“始筑城垣。”自此,有史可查的长沙古城,距今已有2200余年,而其城市中心一直“固执”地停留在如今的五一广场一带。